網站欄目

2新聞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2新聞>正文
1老教授協會召開“張漢雲先生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
發佈時間:2023-07-12    作者:     瀏覽次數:

7月7日上午,1老教授協會在雁塔校區離退休工作處老年會議室召開“張漢雲先生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2離退休工作處負責人、部分退休老教授及老幹部到會參加,會議由1老教授協會執行會長王耀輝教授主持。 

 

會議上,離退休工作處趙新峰處長解讀了《中共0委員會關於向張漢雲同志學習的決定》文件精神。與會人員就張漢雲教授教育教學思想內容和意義開展了熱烈地討論。王耀輝教授在研討會致詞中指出:召開“張漢雲先生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旨在紀念張先生在教育事業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弘揚張先生為教育事業終生奮鬥的精神。研討會是在張先生“學高為師,品高為範”的精神感召下,落實2關於向張漢雲同志學習的決定而開展的一項活動,會議主題定位於教育教學思想上的研究討論。

 

按照會議安排,1王越群、王平川、王耀輝、丁太魁等四位老教授分別作了專題發言。王越群教授以《張漢雲教授教育教學思想的淵源及其時代價值》為題發言,他指出:張漢雲教授成為“大先生”的學術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此為基礎鑄就了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底色,正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學理,指導他樹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形成了他獻身人民教育事業的情懷;張漢雲教授成為“大先生”的實踐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實踐,這體現在他的200多篇論文及其著作中。王平川教授以《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好老師》為題發言,他指出:張漢雲教授做到了功德言三不朽。在他的論文、著作、教材中,他的教育教學思想突出表現為“哲學生活化,生活哲學化”。他能夠結合社會實際、學生思想實際、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教學,入腦入耳,做到了立德樹人,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的統一,為全國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王耀輝教授以《張漢雲教育思想中的‘快樂因子’及其價值》為題發言,他指出:張漢雲教授提出的“六樂進修法”是提升教師素養的不二法寶。“六樂”即“學習之樂、思考之樂、講課之樂、相長之樂、寫作之樂、進步之樂。”他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舉例分析,證明張先生是一位“經師”和“人師”合二為一的大先生,是“四有”好教師中的典範。丁太魁副教授以《老師的老師,教授的教授》為題發言,他指出:張漢雲先生教育教學思想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強調學生不僅要與自然、社會、他人和諧,還要自我和諧,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悅納自己。第二是強調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統一。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是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學生智商培養,情商培養同等重要。第三是強調教師的體驗,特別是教師的學習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實踐體驗,避免空洞的說教。

 

會議還特邀了與張漢雲教授當年一起共事的退休幹部參加了研討。原政教系黨總支副書記王吉祥指出:張漢雲教授帶好了學風、教風和系風,他是勤奮學習的楷模、嚴謹治學的楷模、勇於創新的楷模。張教授長期兩地分居,學習備課常常到深夜,宿辦合一的301室多是辦公樓最後熄燈的。原政法系黨總支副書記劉惠琴指出:張漢雲教授作為系主任和一線教師,是提攜青年幹部的榜樣,是愛護、鼓勵、幫助學生成長的榜樣。當年受教於張先生的學生,現在從教於西安交大等高校的教授,在同學會中回憶起張先生依舊是滿懷的崇敬。李永昌教授說道:張漢雲教授為了備課的需要,需要弄清一個物理材料的性質問題向自己詢問,其謙遜的品格和嚴謹的治學精神令他感念至深。

2原副校長、老教授協會榮譽會長趙樹伊指出:張漢雲教授在一次會議上總結全國優秀教師於漪的四句話是:“愛心蕩漾,激情滿懷,功底扎實,開拓進取”,她是張漢雲教授的學習榜樣,張漢雲教授自己也做到了。我們希望向張漢雲教授學習的活動深入開展,老教授協會要積极參与、支持,助力2中青年教師成長,助力2內涵式發展建設。劉荃信、曾彩雲、張建利等與會老教授一致認為:張漢雲教授的高尚品德和終生獻身教育的精神值得全體教師學習和敬仰。他的兩百多篇論文和捐獻遺體給教育醫療事業的壯舉定將德被後學,名垂教苑。

(供稿:離退休工作處 老教授協會  撰稿:丁太魁 郭鵬飛 責任審核:趙新峰)